高平市石末乡侯庄村有这样一个“富人”群体:先是一次次无偿给村里捐款,修桥铺路改善村容村貌,现在是出资帮助村里发展集体经济,为乡亲们栽下一棵棵“摇钱树”。
“侯庄人很富有!”这是很多高平人对侯庄的赞誉。地下无资源的侯庄财富由何而来?还得从十几、二十几年说起。
侯庄是个大村,2000多口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面对改革大潮,侯庄人醒得早、起得也早,村里兴起了外出包工的热潮,在村党支部书记孔六喜等人带领下,一些有能力的人竞相走出山村,跑到高平、晋城、长治等地包煤矿、搞建筑,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们在自己拥有财富的同时,也带动了很多村民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侯庄人就是在这种良好的竞争氛围中渐露头角,成为方圆几十里有名的富村。据当地人讲,侯庄不仅有百万富翁,更有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
其实侯庄人自己最清楚,说侯庄富,是个别人富、少数人富,村集体经济一无所有,作为那时当家人的孔六喜最有发言权。因为集体账上一片空白,村里别说搞建设、上项目,就是基本的开销都维持不了,元宵节想组织村民热闹热闹搞个演出,还得孔六喜自己拿出钱来垫付。
然而孔六喜没有撂了这个“穷掌门”的角色,村里开展文化活动,他率先出资;组织山上绿化,他组织村里有钱人拿钱……2006年,在他的牵头组织下,侯庄村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2007年,侯庄村将水泥路修到了田间地头……投资200多万元的侯庄小学修了起来;村里的绿化搞了起来,村委会办公楼、舞厅、小游园也相继建成,过年过节,村民还可以从村里领到一定数量的福利……就连村里每年正常的开支100多万元,也都出自他们的口袋。
侯庄村和陵川县的附城仅有5公里的距离,有一条土路连接,行走起来很是不便。2008年,孔六喜做出一个惊人之举:个人出资近千万元,将这一路段全部改造为水泥路。
孔六喜的所作所为,无形中感染着每一个侯庄人,尤其是对村里那部分先富起来的人震动最大。侯庄的“富人”们不甘人后,纷纷出钱出力,支持村里的各项事业建设。
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孔祥荣是孔六喜的侄儿,他上任后,和班子成员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下还有一部分“富人”逢事出钱出力,一旦到了拿不出钱的那一天,侯庄怎么办?所以,必须壮大集体经济,长期稳定地保证农民增收,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富人”们再次集资500多万元,开工建设总投资预计将达到1600万元以上、占地1700亩的有机苹果园,三年后将开始挂果收益。他和“富人”们还一致议定:将利润的80%分给本村的老百姓,出资者只拿10%到15%左右的分红。
党员、村里民丰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年兴,将自己的万头猪场托管给别人,每天扑下身子带领群众建设苹果园区,自己不挣工资、自搭车辆油钱,将聘请的专业技术人员安置在自己家里白吃白住。
村民刘发旺、程永星、常海鸥、常文明等等,每次遇到集体有难事,总会伸出慷慨之手,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无偿为村里作贡献。
侯庄村的村委会主任说:“我们村万事和谐,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好的致富人、好干部。”老百姓也纷纷感叹:“和这样的富人生活在一起,是侯庄百姓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