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申请为高级会员 | 乐农百科 | |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RSS订阅
新闻
政策法规
|
技术 种植技术
|
行情
粮食茶叶
|
百科
|
互动
农业视频
行业标准 家电下乡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平县绿源生姜专业合作社架起农民致富的桥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乐农网  发布日期:2011-11-08  作者:不详  浏览次数:2663
乐农网   一、合作社的基本情况   新平绿源生姜专业合作社在县农经局、桂山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关心指导下,按照民办、民

  一、合作社的基本情况

  新平绿源生姜专业合作社在县农经局、桂山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关心指导下,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注册于2008年6月26日。目前,合作社共有社员205人,生姜种植面积1450亩,产量600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3300多万元,2010年底生姜亩产值17800元以上,社员生姜种植收入达3.5万余元以上有132户,95%的社员生姜收入在2万元以上。新平绿源生姜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了本村11个村民小组及平甸乡、扬武镇的村民共同发展,共带动农户1290户。为了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村两委和新平绿源生姜专业合作社共同协调合作,在平甸河旁5个小组栽种大棚蔬菜480亩,以订单为辅、市场为主的经营模式,收获鲜菜1440余吨,为社员增加收入460余万元。目前,生姜、大棚蔬菜的收入已成为村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支柱。种植生姜、大棚蔬菜已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

  二、合作社开展经营和服务活动

  新平绿源生姜专业合作社发展坚持“自愿、互利、平等”的建社原则,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办社宗旨,以社员为本,完善社员登记、管理、服务制度,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制定并通过了办社《章程》,明确岗位责任制,真正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办社的管理机制。

  (一)健全组织,建章立制。按照“有组织,有队伍、有机构、有章程”的工作要求,合作社成立社员(代表)大会,设理事会和监事会两套班子,设理事长、副理事长及成员共7个人,监事长1人,并聘请了名誉理事长、副理事长和技术顾问,明确了成员的具体分工。对负责生产、销售、技术指导的人员制订了具体的工作职责,制订了合作社章程,提出了办社的宗旨是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德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综合服务功能;协调生姜生产经营有关的上下内外关系,带领姜农实现优质、高产种植,共闯省内外市场,促进生姜产业整体效益和长远利益持续增长,推动全县生姜产业的不断发展。

  (二)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实现生姜产业信息化服务。为了进一步扩大生姜产业,为农民寻找生产信息,准确把握市场供求信息,让农民“心中有数,不吃亏”,生姜专业合作社在市、县、镇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共投入7.8万元建成了生姜销售信息服务点,信息服务点通过拨号入网,了解国内外农产品供求信息,并在每个村民小组设立信息公布栏,对生姜信息进行服务的同时,也对其农产品信息进行了解,下载公布有关农产品行情,真正让农户了解市场,避免农户为卖出产品而竟相压价,自损利益的现象发生,同时也让收购商在收购地了解当地市场行情,及时组织收购。通过从网上下载转发农产品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发布当地农产品供求信息,在农户与市场之间架通了一座产销的桥梁和纽带,成为了古城村农民关注的热点。据不完全统计,信息服务点自成立至今,共从网上下载供求信息400多条,下载农业科技信息200余篇,发布当地农产品供求信息687条,实现农产品交易8500多吨,实现农产品交易额达1700多万元。信息服务点的成功运作,已成为农民寻找信息、把握市场、勤劳致富的有效途径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有力依托。

  (三)强化制度、加强合作社内部管理。合作社制定了规范的章程并严格按章程办事,建立了严格的财务、资产管理制度,定期召开社员大会,接受社员监督,实行独立的会计核算,做到政府引导,合作社民主管理,真正做到、民办、民管、民受益,运行机制比较合理,服务功能较为完善。

  三、合作社成功运作的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强化管理。新平绿源生姜专业合作社建立后,上级领导十分重视,多次下到基层,了解生姜专业合作社的工作情况,投入资金改善了合作社信息服务点的硬件设施,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负责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合作社在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下,不断完善自身内部管理,强化职责分工,积极为社员搞好服务。

  (二)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和推广,提高社员科技致富能力。为提高社员科技意识,本着“以科技为动力,示范引路,普及宣传为基础,辐射带动,指导服务为主力”的原则,先后到县农业局、科协和镇农科站等农业科技部门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对社员进行生姜栽培技术培训,围绕生姜规范栽培、遮荫式栽培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指导,同时积极开展其他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生姜专业合作社每年主办和配合镇农科站开展科技培训次数8-10期,培训人员1100多人。三年来,共举办科技培训31期,培训农户3400余人次。为了增进姜农种植意识,生姜专业合作社组织种植大户到罗平参观学习18人次。科技培训提高了农民学科技意识和用科技的能力,为古城村以生姜为主蔬菜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试验示范,提高生姜生产效益。为了提高社员经济收入,建好生姜商品基地,合作社先后从建水县引进杂交大头姜、罗平小黄姜、山东莱芜大黄姜,通过试验示范,成功后向姜农传授栽培技术;新品种与本地品种相比较,产值高、效益好、市场前景好,深受社员欢迎,也为大黄姜试种面积扩大奠定了基础。

  (四)信息共享,互利互惠。随着生姜专业合作社信息服务点措施的不断完善,实现了与玉溪市农业网、新平县农业信息网的互联互通,国家政策、市场信息、农业科技等一览无疑,使原来只关心自家生产的农户逐渐成为了关心市场的热心人,也学会了用网上信息指导自己的生产,把自己真正融入到“大市场”中去。同时,利用网络市场,我们在网上和四川、大理、昆明、广东等地的商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求关系,真正让网络信息在农户与收购商之间互为共有,互惠互利。

  (五)建立服务网点,聘信息技术员,指导农业生产,搞好服务。针对古城村民小组分散,地域较广的实际,合作社专门在各村民小组聘请了信息技术员,及时有效地公布网络科技市场等相关信息,有效为群众解决了种植中所遇到的疑难杂症,方便群众及时掌握了解到相关的市场行情和生产的第一手资料,为古城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出谋划策,提供科学依据。

  (六)多方协调资金,完善基础设施。白家寨村民小组交通,水利条件较差,给生姜销售及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不便,合作社积极向上级部门协调资金4.9万元,在镇党委、政府、村“两委”和村民的支持配合下,建成水泥路1.96公里,蓄水50立方,水池2个,装姜台3个等公共设施,得到了姜农支持,真正体现利益共享。

  (七)鼓励发展本地营销户及农民经纪人队伍,打通农产品销售通道。俗话说的好“靠人不如靠已”,古城的生姜要有牢固的销售渠道,除了依靠外地收购商外,发展合作社+基地+农户+营销体系模式,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壮大自己的销售队伍,鼓励发展本地营销及农民经纪人队伍,到目前为止,新平绿源生姜专业合作社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帮助支持下,共发展了8户营销户,15名农民经纪人,这些营销人员的发展壮大,成为了外贩运户的有力竞争对手及桥梁纽带作用,成为了有益且必要的补充,合作社与供销社等部门联系,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与培训,为农产品经纪人创造有利的营销条件,确保农产品种得出来卖得出去。

  多年来,合作社对如何发展壮大我县的生姜产业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稳定社员收入,继续发展特色产业、探索精细蔬菜的种植生产,打造优势农产品品牌,建立菜—稻—姜生产模式,突出特色反季和订单经济作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市场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发展生姜产业,服务群众,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要进一步加强合作社的组织建设,建立和完善合作社管理制度,提高合作社的科技水平和服务能力;在全县适宜种植生姜的地区推广种植生姜,扩大种植规模,更大范围带动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完成古城村蔬菜无公害产地认证,6000吨生姜产地认证,制定生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拟定无公害蔬菜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完备的检测体系,发展绿色生产区,继续强化信息发布和服务功能,为姜农提供生姜生产的各种信息,形成向前延伸的有效服务平台,提升古城村生姜产业的发展水平,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

乐农网为你提供【新平县绿源生姜专业合作社架起农民致富的桥梁】的文章,喜欢请记得收藏本站
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或转载请附带本文网址:http://www.lenw.cn/news/show-46284.html
 
奇闻怪事
 
 
最新图文
最新资讯
网友们都在看
精彩热图
网友热搜
点击排行
 

关于乐农网 | 分支机构 | 农村淘宝 | 广告服务 | 服务指南 | 诚征英才 | 合作代理 | 合作伙伴 | 渠道推广 | 网站留言
知识产权侵权投诉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客户服务 | 网站地图
乐农网 2008-2010 | 桂ICP备:05014281号

Copyright © 2011 中国农业电子商务b2b信息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