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在西吉县兴隆镇王堡村看到,村民们正顶着炎炎夏日,将芹菜收割、打捆。村民蒲满堂一脸喜色地说:“我们今年种了4亩芹菜,平均每亩地产量有万斤左右。按照今天0.95元的收购价,一亩地毛收入就能达到近1万元。”
在芹菜地的另一头,几辆挂着皖K车牌的大挂车正在等待装菜,车主是来自安徽合肥的客商冯德林和宁传文。他们介绍,这两天仅自己一家,平均每天要装走5万公斤的西吉芹菜,运往合肥。“那么你们在合肥的批发价是多少?”笔者问。冯德林说:“每斤9毛钱”。
按照当天收购价格,如果0.9元出售,每斤就要赔5分钱,5万公斤芹菜就要赔5000元,这还不包括运费、人工,怎么客商还做这“赔本买卖”呢?
西吉县农牧局相关负责人揭开了谜底。他介绍说,现在在西吉收购芹菜的外地客商基本上是在赔钱,但这也是符合市场竞争的。为什么呢?今年,西吉种植西芹5.2万亩,比去年增加2.6万亩,增长50%,预计总产量达到30万吨以上,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这意味着,只要来车,在一个村子内就能够装满,省时省路。同时,政府引导农民种植了美国加州王、圣地亚哥等品质好的西芹,加上西吉独特的气候特点,产出的西芹色亮、味香,很受市场欢迎。这些西芹7月20日开始陆续上市,外地客商们为了占领供应市场,即使赔本也要抢购。直到其中一些客商被淘汰出局,剩余的客商就会获利。
“当然,这样的良性市场竞争,最终获利的还是我们西吉老百姓。”李晓东笑着说。